Studyoninternationalbasketballruleevolution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evelopmentofbasketballTechnicalandTactics
Abstract:Bymethodsofliterature,TostudytherelationshipofbasketballrulesandTechnicalandTactics.Therulesofbasketballdevelopmentpromotiontechniques.InnovationanddevelopmentTechnicalandTactics,alsomakethecorresponding,andconstantlyimprovetherulesofthegame.Eachtime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basketballrulesLeadtoaninnovationofbasketball.Thusimprovethecompetitive,ornamentalbasketball.Therulechangeinfluenceontacticsandrelatedfactors,andtoprovidereferenceforbasketballandteachingcompetition
Keywords:TherulesofbasketballTechnicaltacticsevolutionofrules
1.问题的提出
纵观篮球运动的产生发展以及篮球规则的演变,国际篮联(FIBA)为了促进篮球运动技战术的提高,推动篮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一直都在不断地对规则进行着修订。
篮球规则是参与篮球运动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教学人员进行教学训练比赛的依据。
国际篮联每一次修改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新规则,我们都应该大力推广,将根据该新规则来统一规范教学训练和比赛。
广大从事篮球教学、训练的体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规则的变动,以提高篮球的教学训练与比赛的水平,就规则的主要演变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分析规则变动的意义及对篮球运动的影响,探讨规则修改的原因,研究规则与技战术发展的关系,揭示规则与技战术发展的规律,使技战术更加合理,更符合规则的要求。
规则变化能更好的为技战术服务,从而使篮球运动向好的方向发展,把握住篮球运动发展的脉搏,跟上篮球运动发展的潮流。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连网检索,图书馆查找,,收集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重点收集近年来有关篮球规则的修订和补充以及发展趋势和现状研究文章,为本论文的研究任务与研究重点提供依据。
3.分析与讨论
3.1技战术的变化促进规则的完善
1910年,美国首先出现了“控制球术”的打法,当时也称这种打法为“拖延时间的打法”。
所谓“控制球战术”是当某一队分数领先时,即停止进攻,球在后场传来传去,始终掌握着对球的控制权,以拖延时间,等到比赛结束。
而防守者如全线出击去争抢球,又易造成篮下的漏洞,被对手趁机得分。
这种打法的出现,使篮球比赛打得没有生气。
如,在美国的一次大学生全国锦标赛中,一个获胜的队运用这一打法创造了连续控制球14分钟的纪录,球在同伴手中传递达345次之多。
这种现象在1932年才得到控制。
1932年规则修改增订了10秒钟违例的规则,即控制球队必须在10秒钟内将球推进到前场。
球进入前场内不得再回后场。
这一变革,改变了防守放弃中场争夺的现象,使比赛速度大大提高。
但规则不严谨,五十年代,“控制球”打法死灰复燃。
五十年代初,在我国球场上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比分领先的进攻队员长时间控制球传来传去不进攻,防守者也不去争抢,观众席上哄骂连天,有的防守队员干脆坐到地上休息,使比赛成了一场滑稽戏。
再如,1953年欧洲男篮锦标赛上,前苏联队与匈牙利队比赛。
前苏联队分数领先后只传球、运球而不投篮,全场控制权长达18分钟之久。
匈牙利队静坐在地板上以表示不满。
这些都充分说明规则已不适应技战术的发展。
所以,1956年在墨尔本国际篮联代表大会上增加了30秒规则,即攻方在控制球后30秒之内必须投篮出手,1998年30秒规则改为24秒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2010年最新篮球规则中对24秒规则又有新的规定:如果掷球入界在其前场执行,有些犯规是24秒钟装置是不回位的。
使比赛的节奏加快。
3.2技战术要适应规则的变化
规则是球场的红绿灯,篮球的教学训练与比赛都应该以规则的要求来计划和实施。
以3秒规则的演变为例,1932年前没有3秒规则,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1920—1930年期间,进攻防守大都集中于篮下,篮下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战术上大部分是进攻队员站在篮下接球。
1932年增订了3秒钟规则的限制,这一规定限制了进攻队员在限制区内停留超过3秒钟。
这样战术相应的远离了篮下,加大了比赛争夺的范围,技术上采用了一些中远距离投篮技术。
但当时,限制区的底部宽度是6英尺,相当于罚球区圆圈的半径。
到1936年,场地规格由英制改为公制,限制区底部宽度为1.80米,与英制规格没有太大变化。
到了1952年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2米以上的高大队员。
这些高大队员身高臂长,原有的限制区对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限制。
所以国际篮球联合会在比赛结束后,研究修改规则,将篮球场的三秒限制区底部扩大到3.6米与罚球线相接成为长方形状。
1956年在墨尔本举行的第十六届奥运会后,国际篮联经讨论,感觉到超高大队员在篮下两侧的威胁仍然太大,高度的作用成了取胜的决定因素,长此以往,会影响技术,速度的全面发展,有必要再一次扩大限制区,使底部宽度为6米,与罚球线相接成梯形状。
2010年限制区改为5.8×4.9的长方形。
FIBA在1984年引入了三分球规则,那时三分线的距离是6.25米。
有了三分线规则,小、快、灵技战术打法得以发展。
但随着目前球员们普遍呈现出“高大化”的趋势,三分线内依旧显得有些拥挤,因此国际篮联在2008年篮球规则中对三分线距离的作出修改。
三分线从原来的6.25米改变为6.75米。
几次扩大3分线和3秒限制区,这就要求战术制定应考虑到全队的情况,加强了全队攻防的整体性,高大队员应全面的掌握技术,使技战术更加灵活。
外线投篮愈来愈显得重要,外线队员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都得到发展。
3分线和限制区的出现及演变,改变了内外线投篮次数的比例,促进了远距离投篮命中率的提高及攻防战术的变化,给攻防技战术又提出了新的课题等。
以上所述,只是从某几方面对篮球规则和篮球技战术的关系作的阐述,但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篮球规则的修改和补充都是根据篮球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的修订。
篮球技战术也会受新规则的影响而发生变革,技战术也应适应规则的变化,利用新规则搞好教学训练和比赛。
4.结论与建议
篮球规则从最初的13条发展到现在的现在的50条,篮球技战术从原来的简单、低级水平发展到现在的复杂、高级水平,都是篮球规则和篮球运动许多年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结果。
国际篮联在一般情况下,每隔4年对规则要进行一次修改与补充,近些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修订和补充,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篮球技、战术进一步的发展,并限制粗暴动作,使比赛向文明、干净及紧张激烈的方向发展。
篮球规则与篮球技战术就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样,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规则通过肯定、否定、允许或不允许来保证篮球比赛的正常进行,促进篮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同样,球场上技战术向好等方面发展,规则又会及时调整完善,促进鼓励技战术的发展;反之,一旦有不科学的技战术出现,规则也会及时调整,限制或禁止这些技战术,使技战术更科学、更健康的向前发展,以促进整个篮球运动的发展。